金山寺,又名江天禅寺,位于镇江市西北海拔43.7米的金山上,是金山的主要景点,距离镇江市中心仅3公里。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元帝大兴年间(约公元年),梁天监四年(公元年)梁武帝在这主持水陆法会,于是金山寺成了水陆法会的发源地。金山寺庙依山而造,殿宇厅堂幢幢相衔,亭台楼阁层层相接,将金山密集地包裹起来,山与寺浑然一体,形成了一种金碧辉煌“寺裹山”的奇特风格。北京万寿山的“佛香阁”、承德避暑山庄“天宇咸畅”的金山亭、扬州瘦西湖中的小金山等都汲取了金山寺的建筑特色。金山寺最吸引人的是许多民间故事,白娘子水漫金山,梁红玉擂鼓战金山都发生在这。
金山位于镇江市西北,海拔43.7米,占地面积37.5公顷。金山风景幽绝,形胜天然,自古为我国游览胜地之一。古代金山是屹立于长江中的一个岛屿,有“江心一朵芙蓉”之称誉。
除了金山寺,小编发现镇江真的还有很多值得深度探访的地方,例如,西津渡古街
西津渡也称为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,位于镇江市区西北。西津渡自三国时期便是渡口码头,后因江岸逐渐北移,渡口早已不在,只留下了西津渡古街搁在云台山的山腰上。古街铺满老旧的青石板,两侧是青砖砌成的传统民居和山墙。
北固山景区
北固山海拔58米,六朝梁武帝萧衍赞其雄奇险要,曾题书曰:“天下第一江山”。北固山由前、中、后三峰组成。前峰古称正峰,修筑了铁瓮城和孙权宫殿(宫殿后为大都督周瑜帅府),后毁,现为烈士陵园及“警世碑”所在地。中峰古称北固峰,南麓有鲁肃墓、太史慈墓,西麓有试剑石、凤凰池。后峰即北峰,为北固山的主峰,背临长江,枕于水上,峭壁如削,为风景最佳之处。古老的甘露寺屹立于后峰之巅,形成“寺冠山”的特色。
北固山名胜古迹众多,甘露寺、清晖亭、祭江亭、铁塔、狠石、溜马涧、多景楼、凌云亭等,并且在-年的风景区综合整治中复健了雄伟的北固楼,修缮了多景楼。自古北固山耸峙陡壁,惊涛拍岸,李白、苏轼、陆游、辛弃疾等文豪墨客在北固楼凭眺揽胜时都写下千古传诵的名篇。三国时期刘备招亲的故事,就源于甘露禅寺。
泰州水乡品蟹游WHAT!!!品蟹游,这对吃货来说简直就是福利啊
自古以来,螃蟹被誉为百鲜之尊,故有“一蟹上桌百味淡”、“吃遍天下百样菜,不抵水中一只蟹”之说。俗话说:“秋风起,蟹脚痒,九月圆脐十月尖。”金秋时节,螃蟹体大肥美,卵黄盖顶,肉脂丰盈,味道鲜美,令人垂涎三尺。
在中国的文字中,有一个专为溱湖而生的字——“簖”。词典中释义:“簖”是一种将竹枝或苇秆编成栅栏直立地置入水中,以截断鱼、蟹去路进而加以捕获的渔具。“簖蟹”,词组是“溱湖簖蟹”——别的地方的簖蟹都直接叫“螃蟹”,或者叫“大闸蟹”。
“溱湖簖蟹”有何神奇?每年二三月份春暖花开,在长江入海口。蟹苗陆续孵化出世,溯江而上,进入内河,寻找安家之所。待到溱湖,水流平缓,水质清纯,气候温和,草食丰茂,溱湖的螃蟹,生长迅猛,肉质腴嫩——请注意,这时的螃蟹还不能叫“簖蟹”。
每年中秋前后,客居溱湖的螃蟹又开始回游,返回“娘家”——长江入海口交配产卵。但麻烦来了,回游的螃蟹,一碰上簖,便纷纷改道向两边高处爬去,翻过簖后一只只落在篾篓之中——只有那些翻过簖的螃蟹,才叫簖蟹——如果不是体肥肉壮的大蟹,根本无力爬上那高高的簖,所以簖蟹中,绝没有小的、瘦的、病的,个个膘肥体壮,力大无穷,足有半斤。于是自古以来便有“南有澄湖闸蟹,北有溱湖簖蟹”,
人称“南闸北簖”。
簖蟹蒸熟之后,雌蟹的蟹黄红中带金,雄蟹的蟹膏透明软腻,不用加调料,就能吃得满嘴留香。但凡有幸品尝过“溱湖簖蟹”的人,大概一辈子忘不了那畅快淋漓、齿颊留香的鲜美滋味。
介绍完江苏,我们转战安徽。
安徽合肥三河古镇具有多年历史的三河镇因丰乐河、杭埠河、小南河三条河流贯其间而得名。三河镇以水乡古镇为特色,荟萃了丰富的人文观景,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“八古”景观,即古河、古桥、古圩、古街、古居、古茶楼和古战场。历史上既是兵家必争之地,又是商家云集之地。
三河镇上连片的古民居飞檐翘角、雕梁画栋,是皖中地区少见的晚清建筑群。白色的马头墙,小青瓦敷盖的双坡屋顶。梁檩椽柱雕花彩绘,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,悬挂于门楣上的八角玲珑的挂灯,深幽的一人巷长满的青苔,无不透溢浓郁的古风神韵。
三河传统饮食文化源源流长。它取南北菜系之长,集徽、川、淮扬菜之大成,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菜肴风味。色香、味醇、价实,为南来北往旅客之青睐。既有高档佳肴,也有普通土菜。传统宴席—“八八席”、“八四席”,无不传递着久远饮食文化的底蕴,“三河酥鸭”、“米粉虾”、“豆腐面鱼汤”等名菜无不展示水乡的风韵,“三河小米饺”、“三河马蹄酥”让你回味无穷,还有三河茶干、三河米酒,工艺品三河羽毛扇更让人流连忘返。
休宁齐云山风景区齐云山镇位于黄山市休宁县西郊,东距黄山市区33公里,北距黄山风景区40公里,西距黟县西递古民居12公里,是安徽省“两山一湖”和建设中的黄山国际旅游大都市的重要旅游目的地,也是规划建设的皖南休闲度假基地和旅游综合服务基地。境内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、国家级森林公园、国家级地质公园、全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——齐云山。
齐云山镇历史悠久,人杰地灵,古称“岩前”,因位于齐云山白岳峰前方而得名为岩前。齐云山镇境内有着古山、古水、古桥、古村落等众多的人文古迹,自古就以“环境清幽、风景优美”而自居。
凤阳小岗村景区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,全国十大名村、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,国家4A级乡村旅游区、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、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。位于凤阳县东部约28公里,现辖19个自然庄,23个村民组,户,人,村域面积2.25万亩,其中农用地1.89万亩,可耕土地面积1.45万亩。
大包干纪念馆。年12月,小岗村18位农民以“敢为天下先”的胆识,按下了十八颗鲜红的手印,搞起了大包干,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。为了纪念和弘扬大包干精神,于年建成大包干纪念馆,馆名由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万里在90岁高龄时,亲笔题写。占地面积30亩,建筑面积平方米。展馆以翔实的图文资料,真实的再现大包干当年从酝酿到发生到发展的全过程。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sanheshia.com/shscz/53.html